2018年7月25日,沃尔玛食品安全协作中心“食品安全新动向” 系列讲座第五场在京举行。国际卓越标准(IFS)亚太区代表处负责人、上海悦孜企业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执行总裁、安徽质安选食品安全科技有限公司执行总裁熊传武博士以 “国内企业如何快速提升,达到国际标准认证要求” 为题,就食品全产业链上的中国企业应该如何提高自身能力,快速提升达到国际认证标准分享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来自新希望六和、拜耳作物科学、太平洋咖啡等三十多名食品饮料行业从业者参加了本次讲座,并与熊博士进行了专业的探讨与交流。
认证是企业能力的一种验证,也是企业进入市场的通行证。所以越来越多的企业关注如何快速提升并达到各种认证的要求。目前食品安全的认证主要分为产品认证和体系认证,两者的目的均是为了更好的保证企业生产出合格和安全的产品。
熊博士当天的讲座,主要聚焦食品全产业链的认证标准。他首先介绍了目前与食品安全相关的国际体系认证标准都有哪些、分别有什么特点,然后分析了国内企业在食品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与这些国际标准之间存在的差距,并就国内企业如何达到这些国际标准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认识国际标准
目前国内与食品安全有关的体系认证标准主要有:China HACCP、ISO 22000、IFS、BRC、AIB、MSC、SQF2000、FSSC22000、GLOBAL GAP、China GAP等。这些认证有什么特点和联系呢?客户到底接受哪些标准,它们的含金量有什么不同呢?当前不同的认证标准增加了企业的负担,如认证费用和企业配合审核的时间。全球食品安全倡议(Global Food Safety Initiative, GFSI)为了解决这些矛盾,建立不同标准的基准比较,通过基准比较的认证项目可以达到“一处认证,处处认可”。熊博士一一介绍了当前的基准比较的标准。
另外,熊博士以Global GAP和 IFS为例介绍了从农田到市场完整的食品安全标准结构和主要内容,同时指出IFS标准的先进性,如IFS国际卓越标准设有“一票否决”制度,即在某些关键指标上,只要有一项不达标,就不能通过该标准认证。它的 “一票否决” 内容包括:高级管理者职责、CCP关键危害点监控体系、个人卫生、原料产品规范、配方符合型、异物管理、追溯体系、内部审核、产品撤回和召回程序、纠正措施等。
国内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差距分析
据熊博士介绍,目前国内的食品生产企业接近14万家,签发的食品农产品管理体系认证或国家推行的食品农产品认证已有八万多张证书,其中食品生产企业相关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和ChinaHACCP认证就有两万多张,发证机构有110家。证书一方面说明我们取得的进步,但认证数量不等于食品安全!
根据2014年至2015年间使用“GFSI全球市场项目”的基础级和中级水平对355家食品加工企业的审核数据显示,这些企业虽然取得了认证,但依然存在比较多的问题,特别是在GMP方面,如个人卫生、员工设施、清洗消毒,温度控制等,其中初级农产品的加工情况较为严重。另外,在农场管理方面,中国的农药用药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3倍,但农药的利用率却只有30%左右,不仅农药使用效果不好,对环境的污染也相对大。除此之外,养殖基地在抗生素的使用、休药期的控制、饲料的药物添加问题,可追溯方面存在较多问题。
国内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出现的种种短板,究其原因,熊博士认为主要是受到以下几项因素的影响:
一是成本,如过多的文件、额外的操作成本等会使产品价格缺乏竞争力,从而导致企业进行标准认证的动力不足;二是缺乏通晓并且能够执行国际标准认证的专业技术人才,工作流于形式;三是基层员工的食品安全意识较低、对标准的意义不够理解,执行上存在抵触情绪,再加上部分高层管理者出于成本和市场效益等考量也不十分支持,导致整个企业文化并不适宜国际标准的贯彻实施;四是市场竞争环境的不平等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然而,只有完善的规章制度,加上日常的有效执行,才能把食品安全做好。国内企业在这方面任重而道远。
达到国际标准要求的提升建议
IQC内部专家提出了全面的食品质量管理体系需要建立三大支柱:确保安全的产品和法律法规的符合性(Ensuring safe food and legal compliance)、提供客户所需(Offering what the customer wants)、以及为未来需求做好准备(Ready for future needs)。另外,能力、意愿和精力是食品安全体系建设不可或缺的三要素。
对国内食品企业而言,首先要从观念上矫正对食品安全质量和风险管理的认知:质量一种投资,而不是成本。在此基础上,制订包括短期生产和长期发展在内分步走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进行食品安全风险监控和品牌管理,将来才能在商业发展上走得长远。
其次,要注重企业领导的作用,发动全员参与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建设。企业也要注重员工的培训与教育,重视GMP规范,从原料、人员、设施设备、生产过程、包装运输、质量控制等方面按国家有关法规达到食品安全卫生质量要求,避免食品的交叉污染,确保最终的产品质量。
最后,熊博士还向与会者详细介绍了“GFSI全球市场项目”是如何分三个阶段帮助企业达到GFSI认可的国际标准,以及GFSI能力建设组提供的一些文件和工具,企业如何获得这些工具和方法,并分享了能力建设组如何推动“GFSI全球项目”在中国的下一步工作计划和安排。
本次讲座在来宾与熊博士的热烈问答与交流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