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我们
  • 中文
    EN
    家禽预冷清洗环节的沙门氏菌交叉污染预测模型构建

    作者:肖兴宁

    单位:浙江大学

    简介:研究模拟了不同清洗条件下的肉鸡交叉污染清洗过程,并以细菌污染率为响应量建立预测模型。研究发现,初始污染水平、初始污染率和氯浓度对污染率均有显著性影响(p < 0.05),其中初始污染水平对污染率的影响最为显著。初始污染水平和初始污染率与细菌污染率呈正相关,氯浓度与细菌污染率呈负相关。基于响应曲面设计建立的交叉污染模型的决定系数(R2)为0.9,均方根误差(RMSE)为0.21,模型的Bf及Af分别为1.02和1.11。本研究建立的模型可用于肉鸡预冷清洗环节沙门氏菌污染率的预测,为微生物定量风险评估提供重要信息。

    摘要:沙门氏菌是一种常见的人畜共患病原菌,畜禽感染沙门氏菌可引起猪霍乱、鸡白痢等疾病,人感染沙门氏菌易造成腹泻、发热及肠道炎症反应。肉鸡屠宰环节的沙门氏菌交叉污染不容忽视,有研究表明,进入屠宰场活禽沙门氏菌污染率为3%~4%时,屠宰后污染率可升高至35%。目前肉鸡屠宰预冷环节的沙门氏菌污染率预测模型研究较少,由于屠宰加工参数的不同,部分研究中建立的预测模型不适用于我国肉鸡屠宰预冷清洗环节。本研究模拟了不同NaClO浓度(0 mg/L、20 mg/L、50 mg/L、80 mg/L和100 mg/L)、不同初始污染率(3%、10%,22%、33%和40%)以及不同初始污染水平(1 log CFU/g、2 log CFU/g、3 log CFU/g、4 log CFU/g和5 log CFU/g)下的鸡胸肉交叉污染清洗过程,并以细菌污染率为响应量建立预测模型。外部验证通过选用鸡胴体样本进行额外的8组交叉污染清洗实验,得到的细菌污染率结果用于计算准确度因子Bf及精确度因子Af。结果表明,清洗后的污染率变化范围为30.0%~91.7%;初始污染水平、初始污染率和NaClO浓度对污染率均有显著性影响(p < 0.05),其中初始污染水平对污染率的影响最为显著;初始污染水平和初始污染率与细菌污染率呈正相关,NaClO浓度与细菌污染率呈负相关。基于响应曲面设计建立的交叉污染模型的决定系数(R2)为0.9,均方根误差(RMSE)为0.21,模型的BfAf分别为1.02和1.11。本研究建立的模型可用于肉鸡预冷清洗环节沙门氏菌污染率的预测,为微生物定量风险评估提供重要信息。

    点击阅读报告全文 (PDF)


    线上购买:
    沃尔玛
    网上超市
    山姆APP
    关注我们:
    粤ICP备10219734号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4694号